森梦现代工艺美术网
首页 > 紫砂百科 > 苏东坡与茶泉壶

苏东坡与茶泉壶

苏东坡(1037~11010)名轼,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,四川眉山人,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和书画家。他曾几次到过宜兴,并深深地爱上了这里的景物,最后实现了他定居陶都的愿望。 苏东坡择居宜兴蜀山讲学时,非常讲究饮茶。当时陶都各种式样的茶壶都不中苏东坡的意,因此就自己设计了一种提梁式的紫砂壶,烹茶审味,独自鉴赏,所谓“松风竹庐,提壶相呼”。苏东坡饮茶的时代,还是将茶的青叶煎煮,他有一首著名的《煎茶诗》:“活水还将活水烹,自临钓台汲深情;大瓢贮月归春瓮,小勺分江入夜瓶。茶雨已翻煎处脚,松风犹作泻时声;未能饱食禁三碗,卧听江城长短更。”后来,重感情的制陶艺人,为了纪念这位大诗人,就将他设计的提梁式紫砂壶称做“东坡壶”,又名“提苏”壶。而今陶都紫砂工艺厂陈列室里,还保存一把大型“东坡壶”。 据说,苏东坡讲究饮茶有三个很高的要求:茶壶一定要是紫砂提梁壶(即今“东坡壶”);茶叶一定要是阳羡唐贡茶;烹茶的水一定要是金沙泉。金沙泉醇厚甘美,传说同样一担水要比河水重两斤。所以,苏东坡经常派书僮从蜀山到金沙寺去挑水。日子一久,书僮从半路的丁山就取水回去。可是丁山的河水烹的茶,苏东坡尝得出来。他为了要饮到用金沙泉烹的茶,就想出一个法子:事先和金沙寺老和尚商量好,备了两道不同颜色的竹制桃符,一交老和尚,一交小书僮,并关照小书僮去金沙寺取水,必须同老和尚调换桃符。这样,小书僮没法偷懒了。这事,在《宜兴县志》上也有记载。苏东坡在一篇《调水符》的诗序中记叙此事非常详细,他写道:“爱玉女洞中水,既置两瓶,恐后复取为使者见绐,因破竹为契,使金沙寺僧藏其一,以为往来之信,戏谓之调水符。”其诗曰:“欺漫久成俗,闹市有弃繻;谁知南山下,取水亦置符。古人辨淄湎,皎若鹤与凫;吾今既谢此,但视符有无。常恐汲水人,智出符之余;多防竟无及,弃置为长吁。”这种竹制的桃符,和今天开水店里使用的上面烫有火烙印的竹制水筹相似,据说今天的水筹就是当年桃符的化身,传为佳话。 宜兴紫砂陶的发源地蜀山,古时原名“独山”。山不算高,因它四面都是溪水,“水环之若棓嵝”,一山独居中央,所谓“屹然特立,旁无附丽”、据说蜀山这个地名,还是到北宋由苏东坡题的。明万历十七年修《宜兴县志》记载:苏东坡居宜兴时,“爱其风景似蜀,乃改今名。”苏东坡的故乡本在四川南部岷江畔的眉山,出门可以看到峰峦缠亘的峨眉山。他一向以能够看到幽美的山水为最快乐。当年,苏东坡居住宜兴讲学时,同了几个朋友游览独山,临山俯瞰,只见那远峰重叠,清溪萦绕,景色迷人。苏东坡看罢,因怀念故乡,触景生情,赞说了一句“此山似蜀”(意即与四川的峨嵋相似)。这一句赞美独山的话,不久传遍陶都,时人即将“独山”改名“蜀山”。今蜀山南麓有东坡书院遗存,这是苏东坡当年在陶都讲学的处所,古物有“天远堂”(苏东坡手书真迹)、“讲堂”、“似蜀堂”等大字匮额及有关碑记石刻十余方。

标签:

猜你喜欢

ice paper 用紫砂壶喝完茶...
在品茗的过程中,紫砂壶是一款不可或缺的茶具。它的精湛工艺和独特的透气性,使得茶叶在泡制过程中能够更好地释放出香气,为品茗带来更丰富的口感。然而,喝完茶之后...
ps边框素材 灌浆壶具有哪些特点
最近几年紫砂壶越来越受欢迎,且价格居高不下,因此出现了很多灌浆壶打着紫砂壶的名号售卖,以降价或者活动为由,诓骗消费者购买灌浆壶。如何识别灌浆壶的真面目呢?...
宜兴买紫砂壶攻略 段泥紫砂壶如何养
在各种紫砂壶中,段泥紫砂壶非常受欢迎,因为它具有非常好看的色泽以及良好的透气性,但段泥容易吐黑,让许多人因此而担心。其实,如果你学会了段泥紫砂壶如何养,并...
无锡宜兴紫砂壶一条街在哪里 李正强正强紫砂
李正强,青年陶艺家,工艺美术师,江苏省工艺美术学会会员。 1965年出生于江苏宜兴蜀山,1981年进宜兴紫砂工艺厂工作,师从高级工艺师李碧芳,胡永成学习制...

强力推荐